人生苦中有乐。是苦多还是乐多呢?作为中医人,当然是乐多。因为中医人秉承了儒家的快乐思想。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说与人无一二。为什么人生有这许多的痛苦?人生难道就没有快乐吗?人难道只能在痛苦中挣扎吗? 一、人生何苦?人生何乐? 于佛家而言,人生唯苦。佛言:“苦谛者,所谓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一切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转眼即逝。人生当中虽有喜乐,但不永久,一当变化,苦痛就来。 但于儒家而言,人生多乐。比如,《论语》开篇即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快乐,一直在《论语》里延续。 比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对物欲的要求极低,却很快乐。
又如:“仁者乐, 细读《论语》,竟然无一字论及人生的苦,全都是乐。可以说,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心中唯有和乐,不以困难磨砺为苦。由此可以证明,儒家的人生意趣是乐观向上、活泼济的,是真正践行尽性之学。 近代大儒梁漱溟认为:人生苦乐的真谛在于生命是否流畅,“生命流畅自如则乐,反之,顿滞一处则苦。”如果心有所挂碍,生命枯涩,即使富可敌国,也苦闷不堪;反之,若随感而应,过而不留,生命自然流畅,那么,必然其乐融融。 二、中医人是快乐的人 人生是苦还是乐?我的理解是,看我们的心安在何处?若以儒家的精神去做人做事,那么,人生虽然甚苦,但苦中有乐,并且,乐远比苦更大。 我是中医人,我重视学习儒家的入世精神,当然也顺承其思想。我的体会是:中医是入世的学问,是切合于人生的事业,也是消苦得乐的法门。 作为中医人,对于苦与乐当如何理解呢?我主张用儒家思想来行医,用儒家的快乐精神来做人。 其一,为了提高临床疗效,为了提升中医境界,中医人需要修养身心。如何下功夫呢?我学习往圣先贤的思想,我收获到的就是:反求诸己,用生活工作中的所有事情来切磋琢磨自己的心。这个方法,按古贤来说,即是存心养心。中医是入世的,中医人要有入世修行的精神,当体念生命,存心为善,养浩然之正气,用儒家的思想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其二,学习中医要有儒家入世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使辛苦,亦甘之如饴。当深刻体会毛主席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儒家的思想抱负。 其三,每个中医人都当秉承儒家精神,有儒者的抱负。儒者入世,人生责任感极强,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中医人当学习儒家精神,挺起中医的脊梁,承担社会责任:处于体制外则多为民治病;居于体制内则多为国分忧。
其四,作为中医人, 其五,学习中医,肯定会有困难,有挫折,有辛苦,有汗水。但人生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奋斗来进取的。若想既不流汗,也不吃苦,指望能成就人生辉煌事业,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说:一切世间法亦即学中医之法。学中医要有儒家入世的精神,肯耐得十年寒窗寂寞,肯付出汗水与辛苦,且朝夕于斯,不懈努力,并有聪颖悟性,如此自能渐得岐黄医道。
其五,中医治病救人,禀承的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思想,这也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充满着激励与教诲。作为中医人,需尽其一生去进取,去努力,去尽医生的责任。再兼以儒家思想指导人生,此即是儒之大者,为国为民,不辞身死。
其六,人生需要不断进取,此是为儒之根本。中医需讲儒家思想,则可以让医者 由此论之,中医人哪里还有苦,全然都是快乐的。因为有儒家精神护持,虽然生活工作中免不得有些苦,但心正心安,苦中自有大快乐。 三、我是快乐的中医人 我学习中医,我实践中医,我思考中医,我写作中医,我传播中医。我自诩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人。事实上,作为中医人,我很快乐。我的快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医内涵天地之道,学中医即是学道,行中医即是行道,每天走在道上,当然快乐;
其二,中医擅长治病,特别是擅长治疗急症。我每天临床工作,用针灸治疗了数不清的急症患者,往往针入 其三,中医不但是医学,亦是哲学,其中有修养身心的大智慧,越是深入中医,越觉中医真好,每天都与中医相伴,每天都享受着中医,每天都很快乐。 作为中医人,我能从中医享受到快乐。我也相信,每一位中医人都能享受到快乐。这样的学问非常好,既让人健康,又给人以快乐,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生活中所见,有人学习中医多年,为了蝇头小利竟然放弃中医,这实在是离乐求苦,跨入苦海而不自知,可谓苦矣。(董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