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中医药大全!
微信公众号:zyydq
微博二维码
首页
|
中医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中医美容
中医减肥
|
药材
图片
功效
鉴别
中药材
|
方剂
偏方
消食
祛痰
理气
|
穴位
头部正面穴
头部背面穴
上肢内侧穴
上肢外侧穴
|
中医药大全
>
中医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董洪涛:再谈夏至养生
有资料显示,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说明中国古人早就发现,夏至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节气。夏至,顾名思义,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节。夏至一阴生,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人会显得脆弱疲惫,容易罹患各种疾……
[详细]
阅读:632次
2019-06-21 09:06
夏季水肿严重怎么样?如何正确调理..
不晓得有好多人跟小豆儿一样,一到了夏天,身体就很容易浮肿,脚板泡得跟充了气似的。 夏季温度高,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体液积聚于皮下,出现水肿,所以,为了让自己更瘦一点,这些利水消肿的东西赶紧吃起来吧! 1、芹菜炒百合 利水消肿,清心润肺 食材:芹菜……
[详细]
阅读:238次
2019-06-25 09:06
夏至需要长养阳气,养心固本
今年的夏至是五月十九,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夏至到了,在这个极易让人困重疲劳的季节,该如何打起精神来呢?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夏至阴生,虽然夏至是一年之中人体内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但实则阴气已经开始生长,所以在……
[详细]
阅读:294次
2019-06-23 16:06
夏至幸至,顺应养长,清脂祛湿正当时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居于内,阳覆于外,因此养生要顾护阳气。 夏至习俗 夏至日,妇女们即……
[详细]
阅读:112次
2019-06-20 23:06
中暑了吃什么
虽然现在已入秋,但白天依然是非常的炎热,很多户外工作的人中暑也是常见的事情,长期在高温下工作,身体的体温调节出现问题,使人神经系统紊乱造成中暑,老年人和孕妇耐热能力差所以更容易中暑,人一旦中暑后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造成更大的伤害或者死亡……
[详细]
阅读:318次
2018-09-05 09:09
夏季如何祛湿
夏季如何除湿?人们常说的除湿气,除湿到底是什么意思,湿气重回引发什么问题,又有哪些除湿的方法呢? 一、 湿气即为湿邪 湿邪即我们所说的湿气,为中医的病因学中六淫邪气中的一种,六淫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邪)。 中医中以五行对四季,固……
[详细]
阅读:530次
2018-06-28 10:06
夏末秋初,养胃五原则!
夏末秋初,六成人肠胃不好。感觉到胃肠不适后,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据调查统计,39%的人选择饮食调理,26%的人吃药调养,14%的人选择保暖缓解,21%的人用其他方法处理。对此,专家说,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肠胃不适,最好先就医。在家中,患者要注意节制饮食,……
[详细]
阅读:467次
2017-08-06 18:08
夏季反复发热,小心“夏季热”
夏季持续的高温,总是让很多人难受,甚者患病,尤其是儿童,有的家长发现宝宝一到夏季就反复发热,而且气温越高体温越高,服用退热药也无法降温,这时我们家长要注意宝宝是否患上夏季热。 夏至: 夏季热又称暑热证,为婴幼儿特有的热性……
[详细]
阅读:342次
2017-07-21 15:07
明日二伏,伏天的太阳是个宝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暑」字上面一个「日」字,下面还是一个「日」字,说明暑气是一种极热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用:「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来形容暑气。伏日人歇伏,东西却可以拿出来晒晒,借着伏日天地间最旺盛的阳气,或是收集太阳的……
[详细]
阅读:273次
2017-07-21 10:07
热天咳嗽怎么破?
别看正是「热在三伏」的时节,最近后台里有许多朋友问到咳嗽怎么破。问及症状,大都是寒咳的表现。夏天的咳嗽,进出空调房突然受寒,或是晚上睡觉着凉的居多。还好天气热,发汗驱寒也容易。咳嗽初起时,用一些食疗妙招就有很好的效果了,自己动手能免除许多……
[详细]
阅读:388次
2017-07-20 17:07
首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1
2
3
共
3
页
23
条
推荐文章
夏至幸至,顺应养长,清脂祛湿正当时
夏季女性的6类“防晒”食物
夏季保健|解热消暑四食材
夏天清火排毒多吃啤酒鸭
穴位
头部正面穴
头部背面穴
上肢内侧穴
上肢外侧穴
胸部腹部穴
人体背部穴
下肢内侧穴
下肢外侧穴
中药材
艾纳香
阿月浑子
百蕊草
北豆根
赤芍
穿心莲
淡豆豉
党参
儿茶
峨参叶
飞天蠄蟧
凤尾草
酸藤果
桂花
红景天
黑枸杞
锦灯笼
蕨麻
空青
苦楝皮
鹿角胶
鹿鞭
绵马贯众
母丁香
南五味子
南瓜子
藕节
鸥
蒲公英
片姜黄
青蒿
苘麻
肉豆蔻
肉苁蓉
石燕
山药
铁树叶
菟丝子
五香血藤
吴茱萸
药材功效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蝉花的功效与作用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
粉葛的功效与作用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粉的作用与功效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